余宏亮教授做客“天山树人”讲堂第二十七讲
为提升教师及硕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师生论文撰写与发表能力,6月30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在文科8号楼109室举办了“天山树人”讲堂第二十七讲,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余宏亮教授作了题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与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程良宏教授主持,学院教师代表、硕博研究生代表聆听了讲座。
余宏亮教授的讲座从作者视角和编辑视角出发,围绕着教育科学研究的学和术两方面进行了视角融合的探讨。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学理出发,他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美誉度。科学性强调好文章要具备真问题、新问题、真逻辑和真措施;专业性要注意文章要聚焦小切口,才能深挖掘出新意;传播力强和美育度是相伴相生的关系,认为言之无文则行而不远。总结出教育科研的四个重要境界,即眼前一亮、心里一动、念念不忘、信奉践行。从教育科研的实操角度,余宏亮教授提出了五个力即题目要有冲击力、摘要要有吸引力、结构要有粘合力、语言要具有亲和力、文献要有检证力。他强调了文章标题的凝练,要将核心观点准确表达在标题中;认为参考文献的选择体现了学术研究的起点,同时也要注意学术规范,防止学术不端和抄袭的问题。
余宏亮教授作讲座
余宏亮教授的讲座从学者的角度和编辑的角度探讨了“好文章”的标准,对学术文章的发表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建议。让学院教师和硕博研究生都受益匪浅,拓宽和提升了师生学术论文的撰写思路和能力,为学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支持。
余宏亮,教授、教育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编辑室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著有《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通向知性人生的角色重塑》《微课程导论》等。荣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
主题词:教育研究 论文撰写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