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联系我们

    学院公众号

    学术交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方超群做客“天山树人”讲堂第七十四讲

    来源: 日期:2025-10-10 阅读:

    5月6日,教育科学学院“天山树人”讲堂第七十四讲在文育楼108室天山树人讲堂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方超群作了题为《新酒需要新瓶装——核心素养时代常态化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基本原则》的学术讲座。学院140余位师生聆听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马秀麟教授主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方超群作讲座

    讲座中,方超群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位、性质与内涵出发,系统回顾了学科实践概念的发展历程。基于新课改的内在逻辑,他提出从“学科学习”向“学科实践”转型的必要性,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倡导基于真实情境、问题、任务和项目进行学习,以彰显学科的特有思维,实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方超群指出,新课改的内在思路在于: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知道”,而是让学生“形成素养”。然而,素养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以知识为内核。因此,教师需将学科知识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学科实践活动,通过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观点为当前核心素养时代的常态化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对推动素养落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学科实践的设计方法以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等问题踊跃提问。方超群结合具体案例和研究成果,逐一解答,为师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讲座结束后,马秀麟作总结发言。他对方超群的精彩报告表达了感谢,并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核心素养与学科实践的认识,更为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对促进核心素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马秀麟表示,学院将继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师生探索教育前沿问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科学学院2024级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生李文华表示:“方博士的讲座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学设计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未来将在课堂中更多融入真实任务。”